学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,凝练了“针对需求、集群对接、整合资源、优化结构、提高质量、突出特色” 的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“24字方针”及“服务社会设专业、依托行业建专业、校企合作强专业”的专业建设理念。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以专业集群化建设为着眼点,淡化传统学科界限,建立学校专业集群与省、市产业集群对口衔接、集成服务的新机制,通过优化调整,打造了我校面向省、市土木建筑、能源环境、装备制造、轨道交通、现代服务等优势产业集群的土木与建筑类、能源与环境类、信息与测控类、道桥与交通类、管理与服务类五大专业集群。目前,学校90%的专业对应于吉林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。
学校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从“市场需求、办学条件、办学效益”、“招生、就业、服务地方”两方面六因素量化了专业准入与退出的评价指标与标准,及时增设经济发展和民生迫切需求的专业,用好增量;把握新工科建设内涵和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机遇,改造提升传统专业,优化存量;果断停招和撤销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,消减余量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,以服务于城镇规划、城镇建设、城镇环境、城镇管理、城镇文化领域的专业为主体,以土木、建筑类专业为主干,以管理、艺术类专业为两翼,多学科相互渗透、优势互补、互为支撑、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,构建了“布局合理、根植地方、服务行业、特色鲜明”的专业体系,进一步彰显了学校“服务吉林省建筑产业和相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,立足吉林、面向地方、面向行业、面向基层”的服务面向定位。
学校现有4个学科门类,41个本科专业;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,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,省级“十二五”特色专业2个,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;已有32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。